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国内混动市场大乱斗,到底哪一种技术最适合中国消费者?

来源:网络时间:2024-10-28 16:58阅读量:17723   会员投稿

摘要:混动市场没有最优技术,只有最适合用户的产品

近期新能源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战况焦灼,混动市场各种技术路线和产品层出不穷。从复杂的油电混合系统到插电式混合动力,从强调电池续航到注重发动机与电机的协同优化,每个品牌和企业都在试图寻找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定位,混动技术无疑已成为当下最为热门的竞争赛道。

国内混动市场大乱斗,到底哪一种技术最适合中国消费者?

围绕到底哪一种混动技术才是最优解的问题,10月24日,业内知名技术工程师、权威专家、专业媒体以及企业代表们,通过寰球汽车集团主办的“寰球圆桌会”活动齐聚一堂,从市场发展格局、技术路线、竞争格局等维度围绕当下混动技术路线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同时也对合资品牌如何回应当前新能源混动市场的大乱斗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

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东风本田作为全球最早进行新能源混动技术开发的品牌以及电驱混动的开创者,其独特的技术路线在现阶段依然具有足够的竞争实力,也是当前混动市场的技术“版本答案”。

国内混动市场大乱斗,到底哪一种技术最适合中国消费者?

面对当下的混动市场大乱斗,寰球汽车集团总裁李鸿武在致辞中呼吁市场应当深度剖析“唯指标论”的现象,“不可否认,自主品牌的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混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用户的真实体验才是衡量技术价值的根本标准。如果忽视了用户的基本需求,只追求技术上的所谓极致突破与超越,距离真正的产品价值只会越来越远,在这纷繁复杂的技术路线中,回归用户需求,真正创造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才是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

国内混动市场大乱斗,到底哪一种技术最适合中国消费者?

“混动市场从没有最优的技术,只有最适合用户的产品。”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助理、新车型中心副所长龚熙也在论坛发言中指出。同时,他也表示本田混动技术已经走过了27年的发展历程,和其他混动系统相比,本田的混动系统更加强调“电驱动”,进化成以“电驱动为主、发动机为辅”的技术特色,做到强劲性能与超低油耗兼得,这就是为什么本田混动技术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都能够得到用户一致认可的关键所在。

1、混动市场百家争鸣,“电混”技术更胜一筹

当前,混动市场增速已经超过纯电,关于混动技术路线先进性的讨论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从技术路线来看,混动分为并联式、串联式以及混联式,而以本田为代表的混联式深度融合了前两者的特点,能够让电机与内燃机更好的配合,实现动力与能耗的双赢。

国内混动市场大乱斗,到底哪一种技术最适合中国消费者?

在清华大学壳牌清洁交通能源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燃烧能源中心副主任帅石金看来,发动机与电机混合用作车用动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满足未来严格法规的主流技术路线之一。而本田是非常重视动力技术的一家车企,其在以电驱为主的混联构型方面非常到位,这也是能够满足各种应用场景下全优体验的一种构型。并且在未来智能网联技术的加持下,本田混动技术将展现出的更优的全场景体验。

国内混动市场大乱斗,到底哪一种技术最适合中国消费者?

据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新车型中心-强电智混技术工程师彭寅介绍,东风本田强电智混技术品牌下的最新技术成果已进化至第四代i-MMD双电机混合技术,拥有更多电驱场景、更快电驱响应、更可靠品质、更少的经济成本等“多·快·好·省”四大优势,该技术品牌下同时拥有e:HEV强电智混和e:PHEV强电智混两种技术。“从系统原理来看,本田混动系统的构造以电传导为主。把发动机发出的电和电池的电融合之后作用于车辆,相比于丰田主要通过机械力传递,本田的优势是切换平顺、静音性好。相比于纯靠电驱动的增程式,本田的核心优势在高速行驶时的能耗,减少了能量从机械-电-机械的来回切换损失,而采用发动机直联,油耗有着绝对的优势。”

综合来看,打造一款出色的混动系统并非易事,更不是“燃油车+电池”的简单的组合或者是配置的堆叠,而是需要跨过多道技术门槛,在动力性能、操控性能、燃油效率、车辆安全等诸多方面实现“最优解”。

2、强电智混:以高品质铸就高价值体验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进军混动市场带来了内卷竞争的加剧,也导致行业竞争的风向吹向了“唯以热效率论英雄”、“只看数据不看实际”。但在专业人士看来,特定实验工况下的账面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款混动产品的真实性能和价值,也不能真正代表某项技术具备真正的先进性,而用户的真实体验才是衡量技术价值的根本标准。

国内混动市场大乱斗,到底哪一种技术最适合中国消费者?

在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政研咨询中心副总工程师朱云尧看来,从市场端来看,汽车最为核心的要素在于其稳定性、可靠性。真正的技术也不在于油箱做大一点,电池做大一点,而在于集成效率和整车的匹配,本田在可靠性、稳定性方面做了大量的研发工作,在混动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其强电智混技术在技术上更为成熟,动力系统更为平衡。

国内混动市场大乱斗,到底哪一种技术最适合中国消费者?

而一款具备良好稳定性和耐久性的产品,不仅仅能为用户带来低维护成本和高稳定性体验,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市场的购买意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买本田买的不只是发动机,买的是品质,买的是可靠性,买的是用户长久的信任。”在他看来,汽车是一个耐用消费品,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保值性强,使用效果好,而东风本田的混合动力是达到了实用效果最佳、使用年限最长、保值效果最好,因此也是对消费者最为友好的技术路线。在未来换购用户为主的汽车市场上,品牌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是极其关键的,本田的产品保值率和品牌信任度,都会对其混动产品的发展带来很好的拉动效果。

国内混动市场大乱斗,到底哪一种技术最适合中国消费者?

东风本田强电智混技术也在一系列实地测试中不断证明了自己的过硬实力。前不久,搭载强电智混的多辆CR-V车型在襄阳地区的媒体实测中,展现出东风本田一脉相承的底盘调校实力,麋鹿测试成绩高达75km/h,并在封闭场地中,以60km/h的最高试验时速通过AEB功能实测,完成了障碍物识别、预警提醒、主动制动以及安全带预张紧等功能正常、高效工作,在同级产品中处于领先水平。面对极端驾驶场景,配合驾驶员的操控,CR-V强电智混车型显然能迸发出最大限度的流畅躲避能力,为安全留出余地。

放眼全球来看,本田混动全球销量也已近500万,消费者真金白银的选择正是本田混动技术实力的最大写照。这也充分说明,混动技术的发展在追求更低的能耗的基础上,更需要全方位的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实力,提升全周期品质稳定性,也能够将更为成熟和优质的高价值产品带给消费者。

3、决胜新合资时代,强电智混依然是破局密码

不得不承认,随着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快速发展,加之新兴科技企业的崛起,汽车合资品牌份额日渐减少。但造车不是一时之功,而是需要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

可以肯定的是,合资品牌在今天并不缺突围的“砝码”,相较于那些推出一款新产品和新技术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资金成本培养消费者认知的新势力选手,合资品牌依然具备新玩家们难以在短期内超越的技术实力、体系优势、品牌底蕴以及口碑积累。专家表示,合资品牌在混动领域的长期技术布局依然具备领先性,尤其像东风本田这样在智电转型中展现出了极大的爆发力的选手,其未来的市场表现仍不容小觑。

国内混动市场大乱斗,到底哪一种技术最适合中国消费者?

在汽车市场的喧嚣之下,在合资和自主的博弈之时,更应该将话语权和选择权交回给市场和用户。在国家信息中心汽车市场处处长丁燕看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始终是技术发展最为核心的出发点,在电池颠覆性技术出现前,续航焦虑、充电不便、冬季电池衰减及安全性等问题尚存,混动恰好能弥补纯电这些短板,结合各种使用场景,而以本田为代表的混动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国内混动市场大乱斗,到底哪一种技术最适合中国消费者?

实测数据上,去年12月在牙克石的冬季汽车节能挑战中,CR-V e:PHEV馈电油耗低至5.01L/100km,对比WLTC官标数据低14%,CR-V e:HEV综合油耗为6.69L/100km,仅超过WLTC官标数据3.9%,尽显节能本色。同时,CR-V e:HEV在低附着的冰雪路面上,也能以43.2km/h的速度完成紧急避险测试,真正做到“懂节能更懂性能”。而在冬季汽车热管理挑战中,CR-V e:PHEV在车辆热车后开启空调,仅用2分50秒,车内温度便从-13.7℃升至26°C,顺利完成挑战。这一系列测试都向消费者印证了CR-V优异的性能实力,以及在严苛环境中的性能稳定性。

在当今汽车消费市场日益呈现出多元化态势的大环境下,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需求已远远超越了过去单一车型或功能的局限。他们期望在丰富多样的使用场景中,都能够寻觅到精准契合自身需求的汽车产品。正是基于对这一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东风本田强电智混技术顺势而为,大力拓展自身的应用领域,目前已涵盖了SUV、轿车、MPV全品类产品阵营。而且为东风本田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新能源市场里谋取到了更为突出的优势地位。

帅石金也对此表示赞同,并且认为消费者对于技术的选择“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从车企角度来看,要时刻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而东风本田的多元化技术路线布局,既有油混的技术又有插混的技术,它是能够满足市场上混动产品的多元化需求。

尽管市场竞争形势复杂多变,但东风本田强电智混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卓越的品质体验以及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在新合资时代依然具备突出的突围潜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最热文章

精选图集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14-All Rights Reserved exp.qchg.cn 版权所有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汽车博览exp.qchg.cn观点。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

邮箱:linghunposhui@163.com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